央廣網財經北京6月4日消息(記者丁華艷 實習記者李佳麗)據經濟之聲《天下財經》報道,經濟之聲近期連續關註農產品銷售,發現蔬菜批發價格連降4月處於5年低點,但與終端零售價相比,依然懸殊巨大,多的有20多倍。農產品從地頭到餐桌,收費罰款流水提成,層層加價,最後一公里該怎麼辦?
  辛苦半天不如裝卸工掙得多
  聽說記者要採訪蔬菜賣難,周圍的人都指向小袁,讓採訪他,因為他剛剛纔抱怨過。他和妻子、老父親從離北京50公里的固安拉了一車花菜,花了很大力氣,算下來卻沒有坐地接活的裝卸工掙得多。
  小袁:“今年還不如裝卸工掙錢,一個人卸一車還150呢。我們這一大群人,這一車就掙個 4、5百塊錢。”
  層層收費菜價翻倍
  今年花菜便宜,進價一毛多,批發價不到3毛,中間有接近一毛五的利潤,這些錢都去哪了呢?小袁算了一筆賬:
  小袁:“到產地採購蔬菜,還得加代收費,因為得找個本地的人給你代收蔬菜。”
  記者:“代收費合一斤多少錢呢?”
  小袁:“一斤最低的是2分,高的有5分的。另外,包裝最低要2分;還有油錢,北京離固安50公里,比較近,大概加一分半。”
  代收費、包裝費、油錢,加起來就要吞掉一半利潤,當地人代收農產品,有時是提供服務,有時就是變相卡要。就剩下7分5釐的利潤了,運到批發市場,還有進門費。
  小袁妻子:“進門就200百,加3分錢成本。”
  過路費罰款增加運輸成本
  而作為司機,小袁最擔心的是運輸途中的費用。按照規定農產品運輸車輛免收過路費,但是很難來回都拉菜,總有一程要收費:“回來的時候不用交費,去的時候沒有拉農產品啊,還要花過路費。”
  更擔心的是被電子眼發現罰款,一次罰款200元,再減去3分,就不剩下利潤了。
  小袁:“電子眼拍到,罰3分。扣完了,直接給降級,不讓開這車了。電子眼厲害,好多人都不敢往北京運菜了。”
  終端零售價比產地價翻20倍
  就這樣,地頭一毛多的花菜,翻了一番變成3毛錢,但是到終端零售,價格會變成2-2.5元,相差20倍,中間的又有哪些環節加價呢?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批發商說:首先進超市、進賣場,房租費用5年暴增10倍。
  批發商:“比如說,我們在北京租一個檔口,5年以前2萬塊錢一年就能做下來。現在你再到市裡邊去租一個檔口,20萬一年。中國有句古話:‘羊毛出在羊身上’,肯定會在產品裡邊出的。”
  此外,還有各種雜費。嚇得這位批發商這些年不敢再嘗試超市銷售,轉向網絡。
  批發商:“比如說我們的產品要進入到超市,我們要給他進店費。底下的採購人員,要給一定的回扣。上邊中級收貨人員也要給一定回扣。產品進到店裡邊,店里說了算。有的時候無緣無故的把幾個點的營業額給扣下來了。”
  菜市場超市成了市場投資項目
 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說,之所以最後一公里差價很高,是因為過去菜市場、超市建設,成了市場投資項目,才會拼命收取回報。
  李國祥:“現在除了超市以外,發展電子商務、集團採購、第三方物流等這樣的模式,對於改變現在的多環節流通、少數控制消費市場的現象,有幫助。需要積極的探索。”
  (原標題:農產品層層加價 終端零售價比產地價翻20倍_fin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e41mekfw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